究竟要谈几次恋爱,才能遇见真爱?
2018-10-12 10:19:07 来源: 评论:0
点击:

我们假设你已经过了30岁,成为主流文化里的大龄“剩男剩女”,父母和亲人对于你的单身颇有微词,周围的朋友都在劝告你赶紧恋爱。
甚至当你拒绝了好心的姐姐介绍给你的对象时,姐姐跟你说:“活该你浪费自己的青春!”。
你也尝试过相亲软件,可是从未遇到真正让自己心动的人,并且一次次勉强自己跟陌生人相处,也让你倍感疲惫。
你开始怀疑:自己究竟要再谈多少次恋爱,才能遇到自己的“命中注定”,遇到自己的“真命天子/天女”,遇到可以跟自己共度一生的伴侣?
甚至当你想到这个人你可能永远无法遇到时,也不禁打了个冷颤:“所以我会孤独终老吗?还是早早向现实妥协,随便找个人结婚?”
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神奇的app,可以精准地算出你跟一个人彼此登对的概率,不用忍受所有未知带来的焦虑,不用跟“不合适”的人浪费时间,你会让软件帮你做这样的计算吗?
最近【黑镜】的第四季第4集里的故事,就是关于这样一个软件的。


你需要先经历很多次恋爱,每次恋爱的对象都是由系统指派的,系统会在你每次恋爱的时候收集你的喜好,你和对方相处时的感受等等,最终为你推荐你的真爱对象。
艾米和弗兰克在第一次使用软件的时候,被系统安排跟彼此见面。互有好感的他们,却发现只有12小时可以跟彼此在一起。
12小时匆匆逝去,两个人依依惜别。告别彼此后,系统又立刻为他们分别安排了新的约会对象,两人各自在不喜欢的关系中忍受着煎熬和折磨。
后来系统奇迹般地安排他和艾米重新成为伴侣,两个人都为这件事情欣喜不已,并且商议这次谁都不看他们能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。
可是有一天弗兰克还是忍不住偷偷看了系统安排给他们的时间:5年。
就在他高兴不已的时候,系统的时间却因为他的偷看变得不稳定,最后减少到只有几天。
故事的最后,他们决定让系统见鬼去,两个人私奔逃走。
故事反转的地方是,当他们逃走的时候,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在软件里的模拟人,还有成千上万的艾米和弗兰克。在系统模拟的1000次这样的试验中,这些艾米和弗兰克有998次选择跟彼此私奔,因此他们的配对率是99.8%。
镜头迅速地转到现实中。在一个小酒吧里,艾米拿着手机,发现系统计算的跟她匹配率是99.8%的人叫弗兰克,然后她望向酒吧不远处的地方,看到了同样拿着手机的弗兰克......
你会希望自己的手中有这样一个软件吗?


但很快我就发现,这样的软件本身有着让我很不安的东西。我将用下文来阐述让自己不安的部分,并邀请你一起去探讨“寻找真爱”这个现象。
很多人说大数据会最终帮我们做几乎一切选择。听歌软件会根据我们过往听的歌,给我们推荐可能喜欢的类型,我也看到很多网友说每日推送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。
可是爱情真的可以通过数据来计算吗?
数据的一个假设便是:
我们会有自己的喜好和憎恶,自己的情感模式,自己喜欢的相处方式等等。并且这些东西是可以通过足够量的,和不同人的恋爱关系得到的。
但这个假设的一个致命弱点就在于:我们并不等于自己所有过往的关系,我们的喜好,甚至人格,也都在不断变化。
所以即便有软件可以模拟我们的人格,然后用这些模拟的人格去谈恋爱,并且我们在1000次实验中有998次都会选择跟一个人私奔,也并不能说明在真实的,不断流动和变化的两个人中,对方会是我们的真爱。
我记得自己的咨询老师曾经讲过一句很震撼我的话,他说:
“如果在你面前有一道数学题,上面写着1,2,3,4,5……这个数字一直写到101,然后后面有一个空格,让你填空,你要填多少?”
他继续说:
“很多人可能都会填102,但实际上谁做了这样的规定?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这些题目中寻找规则,然后遵循这个规则写出下一个数字,写不对还不能得分。可是人生有这样的规则吗?
不,你可以写1000,你可以写55,你也可以写1。过往的事情也许的确有规律可循,但下一个空格你永远有写任何数字的自由。”
这句话在当时特别震撼我:也许过往我在做一些很类似的选择,但这并不代表下一次我一定还会做这样的选择,在每个选择中,都蕴含着我的无数可能性,我都可以选择一条不同的轨迹,去发现另一个自己。

她说前夫满足了当时她对男人的一切幻想,在认识前夫时的她,喜欢的就是那种事业心强,上进,聪明又特别勤奋的人。
可是跟前夫经历了他创业和读书的繁忙之后,现在的她更喜欢找一个愿意陪伴自己,并且相处愉快的人。
这些想法和感受的变化,并不能通过过往的数据得到。
我们本身都在不断地流动,变化,生成和改变,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造着自己。
数据和人格特质间的配对,实际上把人看成了死板的,一成不变的,固化的个体。
就算是前101个数字都是遵循一个特质,我们仍旧可以选择在第102个数字时,填一个跟从前规律无关的数字。生命的鲜活力量和创造性就在于此。
我们可以不断创造新的自己,虽然很少有人这么做。
当然了,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这样的未知。未知一方面令人兴奋,另一方面也令人恐惧。
但人生最美好的部分,也就隐藏在所有这些不确定中。


很多人都说,如果当年【泰坦尼克号】里的Rose和Jack都活着走出来,并且组建了家庭,十年之后,他们的生活就变成了电影【革命之路】里两个焦头烂额,中年危机并且有存在焦虑的夫妻(两部电影的男女主都是小李子和肥温)。
最近大家在一档综艺节目里看到,当年爱得轰轰烈烈的陈小春和应采儿,现在也在渐渐冷却。
很多人略感慨的问道:所以当年是真爱的彼此,在10年,20年之后,也可能不再是真爱了对吗?
从某种程度上说,真的是这样。
我记得在一次线上团体的活动中,有位姑娘问:
“我想知道这里已经结婚20多年的各位,你们的婚姻是怎么维系了这么久的?”
我记得当时大家的回应大部分是:很不容易,经历了很多事情,并且也并不完美。
就像我上面说到的,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在不断变化,我们在不断变化,我们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。
很多时候,一段几十年的关系,其实是好几段很不相同的关系。
在这些关系中的我们,也是一些很不同的自己。
我在每次做咨询的时候,当来访者跟我讲一段有很长历史的关系时,我都会让她/他跟我描述这段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。
很多来访者都告诉我,他们的关系经历了好多个转折,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变化。
现在的他们,既不是刚开始认识彼此时的自己,不是最初几年的自己,也不是过去5年的自己。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另一个自己,而他们的关系亦是如此。
所以我们真的要探讨两个人是否“合适”吗?探讨两个人到底是不是彼此的“真爱”?
我想比探讨什么人更“适合”我们,什么人才是我们的“真爱”更有意义的,是探讨我们如何去在跟彼此的“每一段关系”当中去创造“真爱”的可能性。
对,没错,我们需要跟彼此共同创造成为“真爱”的可能性。
当两个美好的人相遇时,彼此强烈的吸引和欣赏,只是创造了一种可能性,也许它远远称不上“真爱”。
因为你知道彼此都有太多的可能,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太多的变化,此刻的吸引如果没有持续的创造和投入,也很可能在未来变成我们不喜欢的东西。

所以“真爱”可以计算吗?
所以“真爱”可以找到吗?
你觉得呢?
上一篇:你说在感情中,最伤人的是什么?
下一篇:内心成熟的人是如何索取爱的?